英国雇主担保移民
6万人民币
签证
包租型房产投资(LMNP)
“北大博士12年不回家,写下万字长信痛诉父母过度控制的心理创伤”的新闻在朋友圈里掀起了小小的一层波浪。
(图片来源:网络)
一直作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成长起来的这位“学霸”,从小到大一直成绩优异,不仅以高考理科状元的成绩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,而且毕业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的研究生。
在这光鲜亮丽的经历背后,谁也想不到竟然暴露出了这位留美“学霸”与父母的毅然决裂……
儿子万字长文中对“精心照顾”的难以谅解
“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,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。”以穿衣服这件事来说,王猛(化名)在文中称,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,几乎没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选择的。甚至远赴北京读书后的他,还依然生活在父母的“掌控”中——“就在离开前,家人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电话,请她之后多多照顾”。王猛说,大姨果然像父母一样“照顾”他:不断给他打电话,甚至悄悄联系他同学了解他的情况。
这样“无微不至”的“照顾”甚至延续到了王猛出国留学的生活中——继续托老朋友照顾儿子在美国的生活。在与家人的通信中,王猛讲述了与这位“老朋友”并无共同话题,并列举出其为人的诸多问题。但父母的态度一如既往的“不以为意”。
长年累月的矛盾不断激化,终于王猛在2012年前后,用一封长长的决裂信跟父母和家庭彻底告别。王猛表示,走到这一步自己也充满无奈,成年后与人交流和动手能力的缺陷及自卑的心理状态的形成,与父母的“过度照顾”不无关系,但父母的态度不仅不以为然还十分不顾自己的感受。
至今,王猛的父母也不知道他身在何处,做什么工作,最多的信息莫过于“在北京”。但身边人问及王猛为何每年春节都不在家时,母亲的回答则一直是“人在美国,没时间回家”。2017年国庆,王猛收到父亲的邮件,邮件中,家人转变了语气,希望聊一些王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,“你喜欢什么就聊什么”,王猛没有多说,只冷冷地回了一句“我喜欢的话题有人聊”。
父母不明白“都是为你好”怎么就错了呢?
“我是为你好啊”,这句话似乎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听到无数次,这也成为父母教育子女的一条黄金理由。好似不管什么问题,只要父母苦口婆心的将出这一句,孩子们就无法反驳——读书的时候不要谈恋爱,影响学业,这是为你好啊!毕了业回家找个安稳的工作,是为你好啊!有了稳定的工作就要抓紧结婚,也是为你好啊!结了婚趁年轻赶紧生孩子,更是为你好啊!
可是这些“为你好”,真的是孩子们想要的嘛?为什么父母们总觉得: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,你为什么不领情?而孩子们却总说:我为你的要求努力了这么多,你怎么还不满意?
就像王猛一直觉得父母对自己掌控过度,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。但其实王猛父母从来不这样认为——“要说掌控,他17岁以后就不在我们身边,现在34岁了,人生一半都在外边,如果前半程我们在掌控他,可问题出在这后面啊,照这样说,反而是掌控不够。”
类似的事情也在《奇葩说》的一期节目中有所体现,嘉宾说到自己给儿子买了上千的鞋子却遭到儿子嫌弃——“鞋子上为什么没有铠甲勇士的图案?”儿子觉得有铠甲勇士图案的鞋才是世界上最帅的鞋,这双最帅的鞋只要35块钱……
这就是父母的“为你好”与孩子的“难理解”之间的拉锯战,而这样的拉锯战我们应该都曾经历。用“大道理”、“大原则”来教育约束孩子本没错。但是许多父母往往忽略了在“大环境”中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“不一样”。
成长,是父母与孩子的共同修行
虽然整件事情中,似乎更多的是父母们的“过度保护”式教育的错,但王猛与父母“决裂”12年就真的一点错都没有吗?
韩国的一部主打亲情和家庭的电视剧《请回答1988》中,有这样一个桥段——
家里的二女儿德善抱怨:因为二女儿的悲哀一直是存在的,就像这个世界所有的老二一样,姐姐因为她是姐姐,弟弟因为他是弟弟,所以都得谦让着,但我以为我如此崇高的牺牲精神,爸爸妈妈是知道的。原来,不是。有可能,家人们最不清楚。
这时爸爸讲了这样一番话——
爸爸妈妈对不住你,是因为不知道。对老大,要好好教导,对老二要好好关心,对老小,要教他好好做人。爸爸我,也不是,一生下来就是爸爸。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,所以,我们女儿稍微体谅一下。我女儿长得这么好,什么时候,成了如此美丽的姑娘,还上电视,漂漂亮亮地化妆,话又说回来,我们德善是要嫁人了,爸爸好难过,该怎么活呀。
天下无不疼孩子的父母,这一点,小编认为是个“铁律”。我想,这一点正在沉溺于最近火爆的《旅行青蛙》游戏的小伙伴们肯定感受颇深。
在家的时候,就盼着你赶紧出去玩;你出去玩的时候,就盼着你赶紧回来;你没有朋友,担心你会自闭;有很多朋友又担心你交友不慎……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想法吗?总呼喊着希望父母亲的体谅和理解,那我们真的去试着体谅和理解初为人父,初为人母的他们的“小心翼翼”与“不知所措”了么?所谓“父母在,人生尚有来处;父母去,人生仅剩归途。”真的要留一份空荡荡的“归途”才知道曾经的难能可贵嘛?
而王猛父母般的无视孩子感受和不能体谅孩子“不一样”的过度保护,确实会适得其反。真正的沟通,始于让孩子的不同的感受被看见,自己的不一样被认可。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都俯下身来,用心去倾听。
成长从来不是孩子的事是,更是父母子女两代人共同完成的修行。